近日,基础医学院举办第135期“创新论坛”讲座,邀请到华中科技大学马婧薇教授担任主讲嘉宾,作题为“锂离子金属免疫疗法在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的学术报告。本次讲座由基础医学院高成江教授团队承办。

马婧薇教授首先指出,碳酸锂作为一种临床抗精神类疾病的一线药物,在临床上能观察到降低患者脑脊液中乳酸水平的现象,提示了其可能促进乳酸的利用。团队发现碳酸锂能够促使肿瘤部位的CD8+T细胞的线粒体氧化肿瘤细胞释放的乳酸,增强了CD8+T细胞的活化和增殖,逆转了肿瘤T细胞的耗竭,从而增强了其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碳酸锂作为临床上应用历史较长的一线药物,其安全性、毒理学、药代动力学等数据均已完备,马婧薇教授指出,碳酸锂这一“老药新用”还可以作用于肺纤维化病变。团队使用小鼠肺纤维化模型证实,碳酸锂可以高效诱导肺纤维化中的关键细胞——肌成纤维细胞发生坏死性凋亡,从而逆转肺纤维化病变。在机制上,马婧薇教授介绍,锂离子可以直接结合肌成纤维细胞内的pro-caspase8,抑制其剪切活化,使TNF-α信号绕过凋亡途径,转而激活RIP1/RIP3/MLKL经典坏死性凋亡通路,最终特异性诱导其程序性坏死。这项研究创新性地提出了诱导肌成纤维细胞坏死性凋亡的思路也为纤维化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讲座最后,马婧薇教授与现场师生就碳酸锂的应用与机制展开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现场学术氛围浓厚。参会师生纷纷表示本次讲座学习到了科研思路,也认识到了金属免疫疗法的前沿进展,让人受益匪浅。